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们很容易把生命的色彩看作孤立事件,误认为莲叶是莲叶,荷花是荷花,花叶不同色,互不相关;绿色的树叶和红色的血液毫不沾边,枯黄的衰草和潜伏其中的灰色羚羊没有因果关系。事实并非如此,生命的每种色彩之间都存在着曲折的逻辑链条。它们都在阳光之下进化而来,并通过光线与能量的联结而成为有机的整体。什么样的生命包含什么样的分子,什么样的分子吸收什么样的光线,什么样的光线呈现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色彩激发什么样的视觉,什么样的视觉导致什么样的反应,彼此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从草原到冰原,从大海到森林,从万丈深渊到广袤沙漠,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色彩,而每一种色彩都是宏观逻辑链条中的一个部分,都有其道理。只是由于司空见惯,我们很少意识到缤纷多样的色彩背后居然隐藏着诸多深刻的科学逻辑。
……
当我们讨论某种生物特征时,往往会谈到近因和远因。近因和远因之间的关系,就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关系。近因谈的是为什么会这样,远因谈的是,到底为什么会这样。通俗地说,前者是表面原因,后者是深层原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这个问题如此简单,有些中学生在考试时甚至能得满分:因为树叶能把绿色的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是绿色的。就这个问题而言,叶绿素就是近因,因为叶绿素不能吸收绿色光线,所以才会把它反射回来。我们还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叶绿素要反射绿色光线而不是红色光线?为什么树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而不是类胡萝卜素或者叶黄素?这些问题与光合作用的进化有关,就是所谓的远因,或者叫作终极原因,只有终极原因才能满足人类追求事物真相的深切渴望。
本书主要讨论终极原因,也就是进化方面的原因。至于近因,只是表面现象,我们权且作为讨论的切入点。
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社会,有许多植物或者动物,比如白玉兰、三叶草,陪主人散步的吉娃娃,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本书讨论的重点是自然选择,而非人工选择。读者务必注意分辨其中的不同,避免用人工选择的结果去反驳自然选择的原因。毕竟我们现在已经被人工选择的各种植物或动物所淹没,你所欣赏的花草、你所养殖的金鱼、你所宠爱的猫狗,甚至你所散步的林荫大道两侧的行道树,很多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有时会误导你对本书的理解。
只有从自然选择的视角来看问题,你才会明白许多细节都符合适者生存的原则。在细菌与植物之间、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之间、肉食动物与视觉进化之间、视觉进化与食物色彩之间,都存在递进的进化阶梯,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奇妙的玄机。那是一部恢宏悠远的进化史诗,也是一幅绚烂瑰丽的生命画卷,从生命的最开端一直延伸到我们的眼前,并将继续叙述或铺展开去。
与时下流行的大历史写作相比,生命色彩进化的宏伟史诗更加磅礴壮阔,它虽然未必像历史故事那样有曲折的戏剧化情节,其内在的科学逻辑却同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足以引发无尽的思考,且极具可读性。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色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共同探索隐藏在生命色彩背后的奥秘,追寻生命色彩进化的终极原因。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会分若干步来解释其中的递进关系,最后再回答那个小女孩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头发?
作者: 史钧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月
索书号:Q111-49 /17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信用借阅
(请您等待图书馆开馆后再来借阅。)
信用借阅入口:海淀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菜单栏“数字海图”,点击“信用借阅”登录后进行网上借阅。
海淀区图书馆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